close
2008年金融海嘯,具百年歷史投資銀行亦不敵風暴;導致雷曼、貝爾思登接連倒閉。雷曼連動債引爆後,國內5萬多名投資人血本無歸、逾80億台幣投資變壁紙,哀鴻遍野。投資人組自救會抗爭、透過法律途徑申訴求償,但勝訴的個案屈指可數。而最近因日商百尺竿頭公開收購樂陞違約的衝擊,造成數萬名投資人虧損,因本事件涉及違約詐欺,投保中心首開先例,直接為受害投資人直接進入團體訴訟。但喧騰一時的TRF(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)投資虧損卻愈演愈烈,甚至美歐商會聯名發函,質疑金管會監理受政治力干擾,遂衍生為類跨國事件,恐是始料未及。

TRF本是由國際投資銀行設計,透過本國銀行銷售給中小企業、個別投資人,更是國際禿鷹用以放空人民幣的工具,亦是一種獲利有限、損失無限的高風險商品。中小企業往往用以規避貿易匯兌所造成的匯率變動風險,但往往一時財迷心竅,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除弊一向是金管會最拿手的工作;自2014年起因人民幣放寬波動區間,導致持續貶值而釀成巨額虧損後,金管會已陸續強化TRF管理,包括核處9家罰鍰或停止承作新交易的處分、並且明定此類高風險商品上限;規定要向客戶揭露、控制客風險,調高專業法人資格為一億台幣等措施。無奈2015年8月,大陸人行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,使人民幣應聲倒地,1天內貶值1.86%、3天跌逾3%;看多人民幣的TRF投資人僅能暗自垂淚。

據報導,投資人民幣TRF的中小企業近4000家,保守潛在損失達2000億元台幣,相當去年全體本國銀行獲利的2/3。這也呼應金管會的一項統計,全體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達5.5兆元,占整體企業放款比率達58%,等於銀行每100元放款中,有超過一半都是放款給中小企業主。但自2015年來,中小企業壞帳率開始攀升,截至今年7月底已達0.49%。這與前2年中,不少中小企業因投資TRF而拖累本業,使中小企業壞帳率走升有絕對關連。

那麼,投資虧損該由誰負責,其實並沒那麼複雜,若是銀行違法販售、未善盡誠信原則,違反KYC(了解你的客戶)、KYP(了解你的商品)銷售流程,自當接受處罰,並負一定賠償責任。但因TRF投資門檻在100萬美元,理應是專業投資人或中小企業主,並非小散戶等泛泛之輩,換言之,這些人應具一定商品知識及了解風險才是。

所以,有論者謂,投資賺錢不吭聲,虧損卻要銀行賠,也不盡合理。設若銀行按規定合法販售卻遭罰,那銀行股東、存款戶的權益誰來保障?金管會應釐清責任歸屬,倘有受政治力威脅而一味地將箭頭指向銀行,恐將輸掉銀行的國際誠信及競爭力,能不慎乎?

(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濾水器教授)

(中國時濾水器 光頭水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mmyjimmiy3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