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圖片提供/遠見

分享 日頭赤炎炎,氣溫上看38、39度,即使清晨或傍晚也是熱氣襲人,讓有在戶外跑步運動習慣的人叫苦連天。有人就會改到健身房,在冷氣房中健身,卻可能忽略了運動要領與潛在風險。一名年近50歲的朱先生,喜歡運動,也愛吃美食,常在他的朋友群組中,自豪他的體重控制合宜,自己雖然吃得多,但動得也多、快樂也多。7月初他在連續幾天參加聚餐後,到健身中心在跑步機上快跑10公里,也做了重量訓練等高強度運動後,突然感覺呼吸急促、胸悶及全身無力。但當時他卻沒有緊急就醫,僅由家人陪伴回家休息,不料半夜情勢惡化,還來不及送醫就因心肌梗塞過世,親友悲慟不已。衛福部2014年統計,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,共奪走1萬9400條寶貴性命,平均每27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。美國心臟學院期刊(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)2015年的研究也指出,平日久坐,而且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中老年族群,劇烈運動有誘發心肌梗塞和心臟猝死的風險。因此也呼籲民眾,選擇每周至少3次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,最能有效保護心血管。「3個月以上的長期規律運動可減少一半心血管疾病,但很多人常忽略短期(一星期)的激烈運動,也有可能增加心臟負荷的風險,」台大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,尤其夏天出汗量大,水份若又攝取不足,極可能因血液變得黏稠,讓原來狹窄的心血管更容易收縮,造成心臟不規律的激烈跳動,最嚴重的就是心肌梗塞發作。王宗道說,心臟負荷的程度,是很主觀的認定,每個人不同,但只要運動時出現不尋常的喘、胸悶症狀,表示此時血液流量已供應不足,就要休息。台大醫院以往平均一天約有1~1.5名心肌梗塞病患,最近這兩個禮拜增加到2~3名,民眾不可不慎。王宗道提醒,像這樣的高溫,在家不開冷氣,悶熱受不了就會一直流汗,汗水中的鈉也會逐漸流失。而只是喝水,並無法補充鈉、鉀等電解質;尤其有高血壓的人,醫師常建議要採取少鹽的低鈉飲食,若流汗過多,也可能出現低血鈉現象。他指出,低血鈉症非常不明顯,症狀就是無力、倦怠、反應遲鈍、胃口不好等,70歲以上長者更要注意防範。至於水要喝多少?王宗道說,可以觀察尿的顏色,如果過濃,就代表水份明顯不足。他建議,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,除了補充水,也可以喝運動飲料,以平衡體內電解質的流失。國健署也提供國人運動健身三原則:第一,運動習慣要規律:運動的頻率優於運動的強度。尤其是長時間久坐或體重過重的人,應從短時間的身體活動開始,包括走路、做健康操、有氧運動、慢跑、騎自行車等,再漸漸增加活動時間、頻率及強度。第二,維持每週五次(或至少3次)、每次30分鐘的身體活動:運動前後要有5~10分鐘的暖身及緩和伸展運動。由低強度的活動開始(心跳次數達最大心律的40~50%),每階段維持6~8周,或視個人身體狀況延長,再漸漸增加至中等強度(心跳次數達最大心律的50~70%)及高強度運動(心跳次數達最大心律的70~85%)。第三,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: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疾病史不同,應視個人狀況安排,切勿跟流行,選擇過度劇烈的運動而造成身體傷害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選擇運動前,最好和醫師討論是否適合自己,並應避免閉氣用力的運動如:舉重、提重物。(作者/滕淑芬 攝影/陳宗怡 本文出自2016.8.1《遠見》網站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)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mmyjimmiy3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